真白
序
高中的时候,我在想,怎样刻画一个永生者的孤独呢?我思考了很久。
我讲的不是亲友老去、文明消亡的孤独;我讲的不是,连等离子汤中的炙烤都变得无比地亲切和怀念的,冷寂下来的孤独;我讲的不是,在这广袤而又空旷的宇宙中,无论走多远,都不见星辰在天球上半点游移的孤独 ——
我讲的是,群星熄灭、黑洞蒸发,再无半点星光与引力的涟漪的,一个完全冷掉的世界中的孤独。
我想了很久,我做不到。
一
无边无际的黑暗,此后亿亿年再无任何起伏 —— 一句话结束的故事,如何写得下其间的孤独;可这个故事再无续写的可能:任何的起承转合,都是对这份孤独的亵渎。或者我写下亿万句「一片漆黑」吗?只会让人困惑和逃离吧。
并非所有的感情都能一一道尽,更何况亿万句的「一片漆黑」,依然只是这趟遥远旅程的非常起点。
二
语言是一件奇妙的事,跳跃、缥缈、捉摸不定;少了那份共同的语境,「折柳」与「红豆」也会变成绵绵的呓语。我们读过的书、经历的事、听过的千千阕歌,古典与各样的流行文化,塑造了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语境。然后大家用彼此的相处与陪伴,消解这份隔阂带来的孤独。我们很难证明,相同频率的光在不同人的眼里展现出了相同的绚烂;但我愿意相信,在某种必然存在的可能性下,同样一份心情,不会随着话语在空气中扭曲变形。人与人是可以心意相通的,只需要大家更多一点默契。
我很渴望人与人的心意相通。蒙娜丽莎前的心照神交也好,电波相连的绵密文字也好 —— 主要是文字,然后只剩下文字。我幻想真挚地传递自己的声音,不带半点修辞的矫饰。可是,愈是细细陈述,愈是感到文字的苍白与无力;没有取舍、不敢留白的文字,搭载着冗长而又摇摇欲坠的定状补语,终于化作了张牙舞爪的能指怪兽,将一切的意象吞噬殆尽。
可我仍然不敢留白,因为大家缺少一份默契。
三
想用零碎、繁琐的文字来反映人物癫狂的状态 ……
这只是原因之一,还有一种原因,我很久不敢开口。大家缺少一份默契,因为大家缺少一份相处与陪伴的时宜。下笔的时候,我就很清楚,我们有限的语境,是不足以宣泄内心情感的洪流的。那篇文章,我写得十分的零碎和繁琐,没有太多的隐喻与留白,因为我预设了读者。从始至终,我都是写给她一个人看的。我希望借此传递我的孤独与惶恐,只是我没有办到。
我写的不只是孤独,更多的是对改变的恐惧。
四
对身边人来人往的恐惧,对他人情随事迁的恐惧,对大家迈向生活的更远方的恐惧 ……
以及对自己的必然改变的恐惧。
大概终于有一天,他应当是疲倦了,取代它的是一个新的,唤作一生一世的,最要好的朋友;大概终于有一天,时间拭去了一切重逢的欣喜,抹除了他本来模糊的回忆,连同他为这份残酷而感到悲伤的菲薄权力也给擦拭个干净;大概终于有一天,他像一个提线木偶一般,只能按照剧本的安排,在多年以后的某一天回首往事,对过往的种种伤感一笑带过,仿佛他从来就不曾执着失去了谁;大概终于有一天,他再也记不真切到底错过了赶走了失掉了多少美好人物,然而却注定在那一刻到来之际嘲笑自己的年少多愁 —— 因为他全然忘却了。面对时光的戏弄,他只知道自己的无能为力。
我害怕一个不再思考终极问题的我,我害怕一个对郁郁寡欢的自己予以否定的我,我害怕一个不再爱她的我。
一个没有她的世界里,我的抑郁症是没有解的。
五
我的抑郁症是没有解的,因为对释怀对放下过去的恐惧,本就是我抑郁症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我害怕一个不再抑郁的我。
六
人际关系骤然的改变、生活的崭新部分,传得绘声绘色,闹得沸沸扬扬,而我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。她是我生活的全部,所以我误会到,自己于她亦是最重要的挚友。我不想成为那个可以被替代的人。可是,关于她,原来我什么也不知道。课上课下的欢声笑语,我什么也不知道。
改变已经悄然发生,然而对于改变的恐惧,历经一百一十六个夜晚,仍然未能被人领会,因为我们缺少一份默契,因为一切都不合时宜 ——
就连最为辗转的夜晚,我也依然在为并非恋爱感情进行无力的辩驳;我什么心意也没有传递到。
什么心意也没有传递到,留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