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道德

有一个更高尚的人对我说,「切忌将道德纳入功利主义的考量」,他说得很对。我勉强也算一个讲原则的人吧,正直、固执、偏执,一千个人一千张嘴,怎样都好。我让过所有的座位,每周都在公交车上罚站;我没有给人下过绊子,我很少在背后议论人;我不乱说话,外婆也夸我守口如瓶;我没有脱离群众,我听从爸爸的教诲,我尊重劳动人民;我能力有限,但我乐于助人(虽然很可能只是因为自己比较闲);我没有乱花钱,我的生活很朴素;我没有抽烟喝酒,我没有吃喝嫖赌 …… 这样的我,既不敢放开手脚,又喜欢在功利主义的考量下怨天尤人。说到底,这并非道德高尚:我因众生皆苦而心安,我因意识到并非众生皆苦而嫉妒;我因迷信因果而坚守底线,我因看不到业报而心生怀疑 …… 功利地对待道德,本就是一种道德败坏吧。

我想起了大学时代关于道德的思辩,想起了将来我要怎样教育孩子面对道德与现实的碰撞,这是我的回答:「人的理性终究是有限的,当你遭遇打击并试图从过去寻找答案时,你一定会因为曾经的不堪而产生报应的想法,你一定会在理性耗尽的那刻迎来这样的想法。」这是一种极具功利色彩的道德论断,它甚至暗示着「自身的种种不公总要归罪到一个人头上,希望通过自身道德的表面完美来避免自己成为被归罪的那个」,这本身似乎就不是很道德。

原罪,我能记得的,让我在十二年间产生报应想法的原罪,大概发生在小学毕业。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起,一个经常和我短信的(惠子因此吃过醋)、被很多人喜欢的、喜欢着我的女孩子,毕业后给我发短信,而我开玩笑般装作不认识地回了一句,「你谁啊?」我只记得这么多,之后到底真的只是开开玩笑,还是再也没有理过她,我不记得了。于心有愧,我多么希望是前者。

对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