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读《登建康赏心亭》有感
楚天千里清秋,水随天去秋无际。遥岑远目,献愁供恨,玉簪螺髻。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江南游子。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。
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?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可惜流年,忧愁风雨,树犹如此!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!
辛弃疾 — 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
我很不喜欢辛弃疾,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罗列典故,颇有一种洋洋自得;说话说半句,觉得意味无穷吗,只是让人莫名其妙罢了。
我知道他的生平事迹,我知道他的爱国热情,或者,至少在那个锐意进取的高中时代,我是知道的。这样一个大诗人,怎样都不是畏缩在几瓦灯泡下深居简出的我能够相提并论的 —— 只是,我还是很不喜欢辛弃疾。
「掉书袋子」,可能印在了课本上,可能写进了教辅资料的扩展阅读里,这样的论断无疑鼓舞了我大胆地说出我的不喜欢。而我当年最想吐槽的,大概是这一句:
把吴钩看了,栏杆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。
且不说「栏杆拍遍」是怎样的大俗大雅,辛弃疾先生登高远望,大书特书的究竟是他无处施展的爱国抱负,还是一种众人皆醉的傲慢与自得呢?
我是一个,我曾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反对自我感动的人,对自己对他人的审视严苛到最后让自己没有了温度。于是我一遍又一遍地脑补辛弃疾痛心疾首地拍栏杆、脑补他无人理睬时的满腹牢骚,觉得滑稽可笑,又觉得这种嘲笑多少有些不体面 —— 我知道他抗金的波澜壮阔,我知道他南归的苦闷不得志,我也许,对这样一位满腔热血的诗人太过苛求了。
《登建康赏心亭》肯定是要求背诵的,否则今天的我会读得上句不接下句。背过又怎么样,十二年寒窗的诗词歌赋、人文思考,以及千万条严丝合缝干净整洁的公式定理,都随着那个闷闷不乐的六月一去不返。高中应该是有更多欢快的记忆的,课上的胡侃海侃、课下的嬉笑打闹、宿舍的鬼扯闲聊,以及旧友的心照神交,它们一直都在那里,只是我再也回不到那一天了。
栏杆拍遍,栏杆拍遍,多年后的我,毫无道理地,再一次想起了辛弃疾。
不,我知道是怎么回事。如今的我已经真真正正地走到了,无人会登临意的田地。
五万字的博客,一个人的狂欢。就像水消失在了水里,我和我所有的呐喊与彷徨,一并溺死在了这层化不开的黑夜之中。到底是无人旁观的盛大演出,狂热过后终得一杯冷水,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应许之地为我存留。我有在偷偷地预设读者吗 —— 那也自作多情到令人发指了吧。
卑微到尘埃里,不会开出花朵,只会变为尘埃,但我还是好想把栏杆拍遍。沉默太久,压抑太久,空巷里的呐喊也变得弥足珍贵。我好想继续呐喊下去。
从何时开始忌讳空山无人
从何时开始怕遥望星尘
原来神仙鱼横渡大海会断魂
听不到世人爱听的福音
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满街赶路人
无人理睬如何求生
顽童大了没那么笨
可以聚脚于康庄旅途然后同沐浴温泉
为何在赤地上独行
林夕 — 任我行
无人理睬如何求生。
相关内容